要對模具幾個重要零部件進行重點跟蹤檢測:頂出、導向部件的作用是確保模具開合運動及塑件頂出,若其中任何部位因損傷而卡住,將導致停產,故應經常保持模具頂針、導柱的潤滑(要選用適合的潤滑劑),并定期檢查頂針、導柱等是否發生變形及表面損傷,一經發現,要及時更換; 完成一個生產周期之后,要對模具工作表面、運動、導向部件涂覆的防銹油,尤應重視對帶有齒輪、齒條模具軸承部位和彈簧模具的彈力強度的保護,以確保其始終處于工作狀態; 隨著生產時間持續,冷卻道易沉積水垢、銹蝕、淤泥及水藻等,使冷卻流道截面變小,冷卻通道變窄,大大降低冷卻液與模具之間的熱交換率,增加企業生產成本,因此對流道的清理應引起重視; 對于熱流道模具而言,加熱及控制系統的保養有利于防止生產故障的發生,故而尤為重要。
模具廠家的冷擠壓技術與冷鍛工藝 冷鍛是以常溫狀態下,經過產品塑形使其達到特定的規格要求,從而應用于產品或特定產品組件,此過程叫冷鍛工藝,據不完全統計從國外的鍛造發展史有近5000年左右,中國從鋼鐵的冶煉到打造也有近數千年,當代越來越多樣化的冷擠壓技術應用而生。 冷鍛和冷擠壓的區別,它們首先是名稱的不同,在者是工工藝上的不同,其中因為工藝和使用材料等的不同,應用領域也是有所區別的; 當前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,為冷鍛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原動力,據不完全統計,每輛轎車中的冷、溫精密鍛件重量達45~50 kg,后軸驅動汽車上的半軸、萬向節中的十字軸、直齒圓錐齒輪、花鍵、輪轂螺母、汽車交流發電機爪極、前驅動轎車等速萬向節零件、同步器齒環等都是典型的汽車冷鍛件。1965年時每車精鍛件只有6kg左右,到1995年已增加至45 kg。從20世紀60年始,主要生產小型軸對稱產品(如輪轂螺栓等),較大的鍛件(如汽泵轉子)則從20世紀70年始生產。20世紀80年代,CVJ零件是重要產品,從1990年開始,精密齒輪成為主要的目標產品。
現代冷鍛技術是從18世紀末開始的,但直至20世紀30年代德國人發明了在工件表面形成磷酸鹽薄膜的表面潤滑方法后,冷鍛技術才逐步走向實用。1967年,國際冷鍛組織(International Cold Forging Group,ICFG)成立并于1968年在英國倫敦召開次全體會議。ICFG每年舉行一次全體會議,出版了大量行業技術文件或標準,對冷鍛技術的國際學術交流和生產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。目前,ICFG主要在以下領域開展工作: (1)模具廠家的壽命與模具質量(Tool life and tool quality):主要研究與模具壽命和模具質量相關的模具材料、表面處理、摩擦、疲勞等。 (2)成形過程數值模擬(Process simulation):主要研究數值模擬軟件的應用、輸入數據的可靠性、商用軟件的進展、現有模型的局限性等。 (3)冷鍛件性能(Properties of cold forged products):主要研究冷鍛件的殘余應力、加工硬化、尺寸精度、變形、金相組織、機加工性能、輕量化設計等。 (4)增量體積成形(lncremental bulk forming):主要研究與增量體積成形相關的數值建模、材料測試、物理模擬、模具磨損、創新應用等。
您好,歡迎蒞臨金菲刀具,歡迎咨詢...
觸屏版二維碼 |